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

補習班跟參考書

我很討厭補習班,或許是出發的目的不同,我個人認為補習班根本無法有效的幫助學生拿到好成績,充其量只是一個工具而已,真正的關鍵點還是決定在自己,關於意志力的故事。


我幼稚園補過習,補的是正音班。

我小學補過習,補的是英文。

我國中補過習,補的是數學。

我高中補過習,英文數學我都補過。

但我高中最爛的學科是英文跟數學,而說話現在一急了也說不清楚,真慘。


我也很不喜歡參考書,每次我媽買參考書,或者是學校老師叫我們買,我就開始懷疑,究竟參考書裡的東西跟課本有什麼不一樣呢?應該是沒有,應該是不會多花四五百塊就可以買到考試的答案,我記得我國小畢業的時候,打開我國小買的參考書,全部都是白的...,從此我就再也沒買過參考書。

整理好的問題跟重點會讓人懈怠,拿國語為例,我大一家教時,跟一個小一的小朋友討論國語,當然我們先討論課文重點,段落分析,接著是生字,生詞,當我問他時,他忍不住翻了翻參考書,因為參考書都寫了,查生字部首筆畫時,參考書也寫了,我們的出版似乎不用在浪費紙張印課本了,直接印參考書不就好了嗎?

即使你將書上的東西抄到作業本上了、考卷上了,那不是你的。
現在的小學生似乎不太喜歡思考,小學就想著標準答案到底是什麼,連想都懶得想,照理來說這個時期是人生最脫序的時候,因為規矩在他們身上尚未成形,所以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常常會發生"秀才遇到兵,有理說不清"的情形,非常的可惜。


所以讀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?應該上課前預習、上課後複習、考試前溫習就好了,不過說的簡單做的難,所以才會一堆家長把孩子送去唸安親班、才藝班。




這個暑假,我到北港的芝麻街美語去當George老師,是我國小的補習班,不過那時候還不是芝麻街,但班主任都沒變,除了腰間的肉外......。

一開始還蠻新鮮的,感覺沒什麼事,不過做久了發現要自己找事做,改作業、輔導小學生、掃地、幫Baby班抄聯絡簿,光是看到現在小學生的字跡就有點傻眼,龍飛鳳舞。

工作第一個禮拜,工作時間是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半,回家大概都快十點左右,在那邊的工讀生三四位全都是高中生,瞬時感覺自己老了,有一些奇怪的現象,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。


1.家長的權力變很大,這在現在的小學大概也是相同,學校和老師的權利減少,家長開始什麼都要管,不管是上課時間或者是教學內容或是功課多少,當然這只是部分的家長,並非全部。

2.肆無忌憚的請假,長假一到,許多家長會安排旅遊活動給小孩子,以一個禮拜兩堂來看,短是一堂課,長的還有請到三至四堂,現在的小朋友好好,昨天聽到有要去首爾的,還有要去桂林的,一堆好野人。


3.學生上課態度,每次回學校都會聽到老師對我們說現在的學生真難交,都不像我們當初這麼乖,這句話要親自到了教學現場才能深刻體會,或許是少子化的關係,讓家長對他們有求必應,予取予求,也有部份跟禁止體罰有關係,畢竟只用嘴巴說,誰會怕呢?


上次課輔時,幫一個學生加強,姑且稱作Alex,家中在北港是赫赫有名的餅舖,爸媽努力賺錢,把孩子丟到補習班、安親班,補一整天的習是家常便飯,早上英文,下午數學,國小就在做我高中的菜單,屌!

這樣的小孩子在都市似乎見怪不怪,畢竟在升學主義下,每個人想的都是要怎麼贏在起點,卻沒想到,重要的是要怎麼樣讓他們越跑越遠,而不是一百公尺衝刺以後就沒力了。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