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NO MIND!」這是在球場上最常常聽到的話,不是什麼好話,而是在你發生錯誤的時候隊友的給你的加油打氣。
其實我不喜歡聽到這句話,那代表有人發生失誤了,而「NO MIND!」是叫你不要再想,這卻有個風險:
你怎麼能夠不去想,如果打球是歡樂就算了,當你在大比賽中發生了錯誤,如果你不去自我反省,下一顆一模一樣的球難道你就可以100%的處理起來嗎?更別說你是代表系上、學校對外出征的球員,穿上了沉重的幾個大字,就應該要對自己的言行、技術有著一定的自信與責任,我們不應該不去想,而是要在下一顆球前自我反省、自我調整,因為下一球、下一場比賽,說不定還是會遇到同樣的情況,希望「NO MIND!」只會聽到一次,下一次要聽到「NICE BATTING!」或是「NICE 守!」。
昨天我在看中華職棒時,義大犀牛的蘇建榮發生了一個烏龍跑壘事件,那時是二壘有人,一壘空出,打者投出四壞球,蘇建榮以為一壘有人,所以自動被擠到三壘,但這並不是強迫進壘的CASE,只是一時的恍神,所以也被夾死在二三壘間。
有人說中華職棒不好看,都在打X球,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而落淚,但我覺得,如果我們都像他一樣去在意每一個球、每一個CASE,我們絕對不會弱,還會越變越強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GPQwDtcaFc
To be a better man
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
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
習慣就是習慣
有些事情,不想去在意,卻不得不去在意,我想那只是一種習慣,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習慣,是習慣但卻不自覺,有一天發現已經不是習慣時,卻開始不習慣,所以又回頭習慣當時的習慣。
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做出表情,但這就是習慣,無法隨意結束。
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準時上課與下課
就我個人而言,我認為有鐘聲是好的。
我認為鐘聲可以有效的提醒學生上課,不得不說,學生準時上課是對學習的成效有幫助的,老師從第一分鐘到最後一分鐘的教學都是重要的,但重要的是老師準時的下課。
但是東華是一個無鐘聲的校園我懂,最近也在推行節能減碳的政策。
一個老師教學時若是有準時的下課時間,是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調節注意力的。在大三上課時,學校是沒有鐘聲的,老師常常是一口氣說到底,一下就忘記了下課的時間,對聽課的學生非常的殘忍,若是掉進周公的陷阱就一去不復返,或許是個別老師的上課節奏、習慣問題,但是當了老師以後,我開始會為學生著想,學生需要休息,老師也是需要休息的。
但是在現代的大學教學現場,常常是上課時間到了還不知道要進教室,已經過了20分鐘以後才姍姍來遲,還沒下課就默默離開,讓人啼笑皆非,身為教育學院的同學,這樣的事件就發生在你我之間。尤其在教育學院,身邊的同學都是以後要為人師表、作育英才,若是以後到了教學現場,難道也要遲到早退嗎?
如果要讓老師準時下課,自己應該要先做到準時上課的行動。其實所有的理由基本上都不能構成理由,我認為。
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
補習班跟參考書
我很討厭補習班,或許是出發的目的不同,我個人認為補習班根本無法有效的幫助學生拿到好成績,充其量只是一個工具而已,真正的關鍵點還是決定在自己,關於意志力的故事。
我幼稚園補過習,補的是正音班。
我小學補過習,補的是英文。
我國中補過習,補的是數學。
我高中補過習,英文數學我都補過。
但我高中最爛的學科是英文跟數學,而說話現在一急了也說不清楚,真慘。
我也很不喜歡參考書,每次我媽買參考書,或者是學校老師叫我們買,我就開始懷疑,究竟參考書裡的東西跟課本有什麼不一樣呢?應該是沒有,應該是不會多花四五百塊就可以買到考試的答案,我記得我國小畢業的時候,打開我國小買的參考書,全部都是白的...,從此我就再也沒買過參考書。
整理好的問題跟重點會讓人懈怠,拿國語為例,我大一家教時,跟一個小一的小朋友討論國語,當然我們先討論課文重點,段落分析,接著是生字,生詞,當我問他時,他忍不住翻了翻參考書,因為參考書都寫了,查生字部首筆畫時,參考書也寫了,我們的出版似乎不用在浪費紙張印課本了,直接印參考書不就好了嗎?
即使你將書上的東西抄到作業本上了、考卷上了,那不是你的。
現在的小學生似乎不太喜歡思考,小學就想著標準答案到底是什麼,連想都懶得想,照理來說這個時期是人生最脫序的時候,因為規矩在他們身上尚未成形,所以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常常會發生"秀才遇到兵,有理說不清"的情形,非常的可惜。
所以讀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?應該上課前預習、上課後複習、考試前溫習就好了,不過說的簡單做的難,所以才會一堆家長把孩子送去唸安親班、才藝班。
這個暑假,我到北港的芝麻街美語去當George老師,是我國小的補習班,不過那時候還不是芝麻街,但班主任都沒變,除了腰間的肉外......。
一開始還蠻新鮮的,感覺沒什麼事,不過做久了發現要自己找事做,改作業、輔導小學生、掃地、幫Baby班抄聯絡簿,光是看到現在小學生的字跡就有點傻眼,龍飛鳳舞。
工作第一個禮拜,工作時間是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半,回家大概都快十點左右,在那邊的工讀生三四位全都是高中生,瞬時感覺自己老了,有一些奇怪的現象,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。
1.家長的權力變很大,這在現在的小學大概也是相同,學校和老師的權利減少,家長開始什麼都要管,不管是上課時間或者是教學內容或是功課多少,當然這只是部分的家長,並非全部。
2.肆無忌憚的請假,長假一到,許多家長會安排旅遊活動給小孩子,以一個禮拜兩堂來看,短是一堂課,長的還有請到三至四堂,現在的小朋友好好,昨天聽到有要去首爾的,還有要去桂林的,一堆好野人。
3.學生上課態度,每次回學校都會聽到老師對我們說現在的學生真難交,都不像我們當初這麼乖,這句話要親自到了教學現場才能深刻體會,或許是少子化的關係,讓家長對他們有求必應,予取予求,也有部份跟禁止體罰有關係,畢竟只用嘴巴說,誰會怕呢?
上次課輔時,幫一個學生加強,姑且稱作Alex,家中在北港是赫赫有名的餅舖,爸媽努力賺錢,把孩子丟到補習班、安親班,補一整天的習是家常便飯,早上英文,下午數學,國小就在做我高中的菜單,屌!
這樣的小孩子在都市似乎見怪不怪,畢竟在升學主義下,每個人想的都是要怎麼贏在起點,卻沒想到,重要的是要怎麼樣讓他們越跑越遠,而不是一百公尺衝刺以後就沒力了。
我幼稚園補過習,補的是正音班。
我小學補過習,補的是英文。
我國中補過習,補的是數學。
我高中補過習,英文數學我都補過。
但我高中最爛的學科是英文跟數學,而說話現在一急了也說不清楚,真慘。
我也很不喜歡參考書,每次我媽買參考書,或者是學校老師叫我們買,我就開始懷疑,究竟參考書裡的東西跟課本有什麼不一樣呢?應該是沒有,應該是不會多花四五百塊就可以買到考試的答案,我記得我國小畢業的時候,打開我國小買的參考書,全部都是白的...,從此我就再也沒買過參考書。
整理好的問題跟重點會讓人懈怠,拿國語為例,我大一家教時,跟一個小一的小朋友討論國語,當然我們先討論課文重點,段落分析,接著是生字,生詞,當我問他時,他忍不住翻了翻參考書,因為參考書都寫了,查生字部首筆畫時,參考書也寫了,我們的出版似乎不用在浪費紙張印課本了,直接印參考書不就好了嗎?
即使你將書上的東西抄到作業本上了、考卷上了,那不是你的。
現在的小學生似乎不太喜歡思考,小學就想著標準答案到底是什麼,連想都懶得想,照理來說這個時期是人生最脫序的時候,因為規矩在他們身上尚未成形,所以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常常會發生"秀才遇到兵,有理說不清"的情形,非常的可惜。
所以讀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?應該上課前預習、上課後複習、考試前溫習就好了,不過說的簡單做的難,所以才會一堆家長把孩子送去唸安親班、才藝班。
這個暑假,我到北港的芝麻街美語去當George老師,是我國小的補習班,不過那時候還不是芝麻街,但班主任都沒變,除了腰間的肉外......。
一開始還蠻新鮮的,感覺沒什麼事,不過做久了發現要自己找事做,改作業、輔導小學生、掃地、幫Baby班抄聯絡簿,光是看到現在小學生的字跡就有點傻眼,龍飛鳳舞。
工作第一個禮拜,工作時間是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半,回家大概都快十點左右,在那邊的工讀生三四位全都是高中生,瞬時感覺自己老了,有一些奇怪的現象,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。
1.家長的權力變很大,這在現在的小學大概也是相同,學校和老師的權利減少,家長開始什麼都要管,不管是上課時間或者是教學內容或是功課多少,當然這只是部分的家長,並非全部。
2.肆無忌憚的請假,長假一到,許多家長會安排旅遊活動給小孩子,以一個禮拜兩堂來看,短是一堂課,長的還有請到三至四堂,現在的小朋友好好,昨天聽到有要去首爾的,還有要去桂林的,一堆好野人。
3.學生上課態度,每次回學校都會聽到老師對我們說現在的學生真難交,都不像我們當初這麼乖,這句話要親自到了教學現場才能深刻體會,或許是少子化的關係,讓家長對他們有求必應,予取予求,也有部份跟禁止體罰有關係,畢竟只用嘴巴說,誰會怕呢?
上次課輔時,幫一個學生加強,姑且稱作Alex,家中在北港是赫赫有名的餅舖,爸媽努力賺錢,把孩子丟到補習班、安親班,補一整天的習是家常便飯,早上英文,下午數學,國小就在做我高中的菜單,屌!
這樣的小孩子在都市似乎見怪不怪,畢竟在升學主義下,每個人想的都是要怎麼贏在起點,卻沒想到,重要的是要怎麼樣讓他們越跑越遠,而不是一百公尺衝刺以後就沒力了。
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
身教大於言教
前幾天閒閒無事,被找去我小學時的幼稚園打工,說打工還太好,因為沒有薪水,所以是志工,抱歉我有點市儈。
我想找我去只是湊人數的吧,主要是去粉刷牆壁,粉刷有點太貶低了,應該說是彩繪,我跟我弟從芝麻街美語的繪本中挑出幾幅圖,一面牆要用鉛筆簡單構圖一到兩幅,然後用顏料上色,看似簡單的工作,去年只有我弟,他花了一整個假期才完成。
會找我去做美工,我想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,畢竟我也有好幾年沒有動筆畫圖了,總感覺會畫圖的人比會用文字說故事的人還要高上好幾層樓,每次看文字,總會被自身的知識限制住你的理解,看不懂文言文的人就是不懂文言文,看不懂古文的人就是看不懂,反觀畫圖就不一樣了,大家都聽過校長問各科老師在黑板上畫圓圈的故事,看圖畫可以激發你的想像力,畫圖也是,我看過無數個小孩畫圖,聽過無數個小孩畫圖的故事,覺得斥責他們畫圖是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,要培養想像力跟創造力,應該要從畫圖開始。
結束了以後,其實也只有構圖,我們就坐在櫃台前聊天。
想當初這是一個十個人不到的小班級,現在竟然已經成了三百多個人的補習班,快要十五年了,我跟我弟也說自己是創班元老,仔細的觀察,發現在場的工讀生都是我們認識的同學,或者是小我們一兩屆的學弟妹,多了一股親切感,言談間,老師一直說最近的小孩子越來越難交,我反覆思量,究竟癥結點在哪。
我仔細觀察了工讀生的教學方式,雖然自己不是寫書的人,對教育書籍仍然是一知半解,好歹自己也已經橫豎讀了三年,還是對於教法有自己的一點意見。
現在的教育問題出在哪裡?我想十之八九是身教出了問題。
雖然孩子去掉睡眠,一天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待在學校,聽老師講課,和同學玩樂,但在這之前,孩子如何學習?行為是靠模仿而來,言語也是,因此"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"這句話並不能說完全正確,如果把狗子和貓母放在一起,難免不能保證狗會像貓一樣鳴叫。
如同這學期上的班級經營,我想學者和以前的老師沒有辦法處理現代的問題,老師隨時會被告,家長覺得付了錢就是老大,學校或者是補習班就應該付起收錢的責任,政府定了個虛幻、遙不可及的教學目標。
教育的問題,出在哪?
我想找我去只是湊人數的吧,主要是去粉刷牆壁,粉刷有點太貶低了,應該說是彩繪,我跟我弟從芝麻街美語的繪本中挑出幾幅圖,一面牆要用鉛筆簡單構圖一到兩幅,然後用顏料上色,看似簡單的工作,去年只有我弟,他花了一整個假期才完成。
會找我去做美工,我想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,畢竟我也有好幾年沒有動筆畫圖了,總感覺會畫圖的人比會用文字說故事的人還要高上好幾層樓,每次看文字,總會被自身的知識限制住你的理解,看不懂文言文的人就是不懂文言文,看不懂古文的人就是看不懂,反觀畫圖就不一樣了,大家都聽過校長問各科老師在黑板上畫圓圈的故事,看圖畫可以激發你的想像力,畫圖也是,我看過無數個小孩畫圖,聽過無數個小孩畫圖的故事,覺得斥責他們畫圖是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,要培養想像力跟創造力,應該要從畫圖開始。
結束了以後,其實也只有構圖,我們就坐在櫃台前聊天。
想當初這是一個十個人不到的小班級,現在竟然已經成了三百多個人的補習班,快要十五年了,我跟我弟也說自己是創班元老,仔細的觀察,發現在場的工讀生都是我們認識的同學,或者是小我們一兩屆的學弟妹,多了一股親切感,言談間,老師一直說最近的小孩子越來越難交,我反覆思量,究竟癥結點在哪。
我仔細觀察了工讀生的教學方式,雖然自己不是寫書的人,對教育書籍仍然是一知半解,好歹自己也已經橫豎讀了三年,還是對於教法有自己的一點意見。
現在的教育問題出在哪裡?我想十之八九是身教出了問題。
雖然孩子去掉睡眠,一天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待在學校,聽老師講課,和同學玩樂,但在這之前,孩子如何學習?行為是靠模仿而來,言語也是,因此"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"這句話並不能說完全正確,如果把狗子和貓母放在一起,難免不能保證狗會像貓一樣鳴叫。
如同這學期上的班級經營,我想學者和以前的老師沒有辦法處理現代的問題,老師隨時會被告,家長覺得付了錢就是老大,學校或者是補習班就應該付起收錢的責任,政府定了個虛幻、遙不可及的教學目標。
教育的問題,出在哪?
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
懂得適當吃虧的人,朋友比較多
有一天,我走在路上,看到了這樣一句話。
"吃虧就吃虧,哪裡還有占便宜的道理?"
事實上,也不能說這句話錯,現在的社會不比以前,人人追求的是效率、利潤,巴不得每條路都切西瓜、走捷徑,想盡辦法讓自己多占一些便宜,也不願意配合別人讓自己多吃一個虧。
我不喜歡吃虧,但我更不喜歡占別人便宜。
上了大學以後,高中的朋友相聚,買單時已經習慣各自付各自的了,以前若是有人幫忙找錢,便會將找的零頭直接給他,談不上是施捨,但我覺得有一點江湖豪傑不拘小節的味道,平常的時候,對待自己可以省,但對朋友呢,我便覺得有些太過份了。
高中時,只要無事便會約三五好友一同前往電影院,雖然螢幕不大,座位不甚舒服,音響也常常破音,但我對門口賣的爆米花總是情有獨鍾,三包一百,我都會一次買三包,分給跟我看電影的大家一起吃,這不是擺闊,我覺得是一種分享。
或許下次他們會問我說,有沒有要買爆米花?似乎我變成了財主一般,但我認為沒差,反正是對朋友嘛,值得!
我認為,懂得分享,或者該說懂得吃虧的人比較聰明,但又不能一直吃虧,不然別人就會把你當傻瓜看。懂得吃虧,也就是說你的態度沒有這麼硬,不勢利,容易親近,但又不能處處讓人壓死死的,必須懂得衡量。
或許可以說懂得吃虧的人城府比較深,但人緣好也是真的,並不是單純當濫好人,而是該說"凡事都有代價",不停的占便宜只會自食惡果。
"吃虧就吃虧,哪裡還有占便宜的道理?"
事實上,也不能說這句話錯,現在的社會不比以前,人人追求的是效率、利潤,巴不得每條路都切西瓜、走捷徑,想盡辦法讓自己多占一些便宜,也不願意配合別人讓自己多吃一個虧。
我不喜歡吃虧,但我更不喜歡占別人便宜。
上了大學以後,高中的朋友相聚,買單時已經習慣各自付各自的了,以前若是有人幫忙找錢,便會將找的零頭直接給他,談不上是施捨,但我覺得有一點江湖豪傑不拘小節的味道,平常的時候,對待自己可以省,但對朋友呢,我便覺得有些太過份了。
高中時,只要無事便會約三五好友一同前往電影院,雖然螢幕不大,座位不甚舒服,音響也常常破音,但我對門口賣的爆米花總是情有獨鍾,三包一百,我都會一次買三包,分給跟我看電影的大家一起吃,這不是擺闊,我覺得是一種分享。
或許下次他們會問我說,有沒有要買爆米花?似乎我變成了財主一般,但我認為沒差,反正是對朋友嘛,值得!
我認為,懂得分享,或者該說懂得吃虧的人比較聰明,但又不能一直吃虧,不然別人就會把你當傻瓜看。懂得吃虧,也就是說你的態度沒有這麼硬,不勢利,容易親近,但又不能處處讓人壓死死的,必須懂得衡量。
或許可以說懂得吃虧的人城府比較深,但人緣好也是真的,並不是單純當濫好人,而是該說"凡事都有代價",不停的占便宜只會自食惡果。
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
儉
我一向不喜歡為了一件東西而去故意花費太多錢,從我有記憶以來,我一直覺得我家沒有什麼錢,我人生中買的第一項奢侈品,是幼稚園時期買的喬丹6代.喬丹7代,其實我根本不知道喬丹是誰,沒看過他打球。
從罰球線起跳灌籃?很厲害嗎?
後來才知道真的很厲害(汗)。
為了一個不認識的人堅持買了幾千塊的球鞋,我也真的是白癡。
幼稚園時,在我身上發生了一個故事。
老爸買了一盒,共十二支的木鉛筆給我。
聽來不錯,但卻很悲慘。
"只要你少了一支,回來我就K你一下。"
那一天我過的戰戰兢兢,當然也沒有少,那是拿到鉛筆以後的第三天,大概是龜毛性格作祟,我總是喜歡把所有的鉛筆削的尖尖的,這樣我看了才會很舒服,有一個同學沒帶筆,向我借,我心想只有一個人,還好,就借給他了。
突然,半盒不見了,突然,只剩三支,放學後只剩半盒。
我不知所措,怎麼會這樣呢,直到現在,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只剩半盒,我拿著少了6支鉛筆的鉛筆盒,領了六棍。
直到現在,我還是常常借朋友東西,常常借,常常沒還。
有時是準時還,我歸類於第一種人。
有時是慢了還,有講,我歸類於第二種人。
但有些人,不還,也不會講,也許是忘記了,也許是巴著想要得到我一點便宜,不管是迷糊,或是故意,我都歸類在最後一類。
我基本上,只要我有記憶,很討厭欠別人東西,因為會給別人信用不好的錯覺。
我會認為,只要我有的,借給朋友沒關係,因為只是借,終究是會還的。
但沒還呢?那也沒什麼關係,因為是朋友嘛。
有一陣子老爸老媽一直問我錢到哪裡去了,為什麼平常不花什麼錢的我,幾萬塊會不翼而飛呢?
我想,如果錢一直在自己身上,但我卻不會花,感覺沒什麼用。
如果能幫助朋友暫時度過危機,也是蠻值得的。
但最近一直為了這件事情挨罵。
該說我太天真,還是......
從罰球線起跳灌籃?很厲害嗎?
後來才知道真的很厲害(汗)。
為了一個不認識的人堅持買了幾千塊的球鞋,我也真的是白癡。
幼稚園時,在我身上發生了一個故事。
老爸買了一盒,共十二支的木鉛筆給我。
聽來不錯,但卻很悲慘。
"只要你少了一支,回來我就K你一下。"
那一天我過的戰戰兢兢,當然也沒有少,那是拿到鉛筆以後的第三天,大概是龜毛性格作祟,我總是喜歡把所有的鉛筆削的尖尖的,這樣我看了才會很舒服,有一個同學沒帶筆,向我借,我心想只有一個人,還好,就借給他了。
突然,半盒不見了,突然,只剩三支,放學後只剩半盒。
我不知所措,怎麼會這樣呢,直到現在,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只剩半盒,我拿著少了6支鉛筆的鉛筆盒,領了六棍。
直到現在,我還是常常借朋友東西,常常借,常常沒還。
有時是準時還,我歸類於第一種人。
有時是慢了還,有講,我歸類於第二種人。
但有些人,不還,也不會講,也許是忘記了,也許是巴著想要得到我一點便宜,不管是迷糊,或是故意,我都歸類在最後一類。
我基本上,只要我有記憶,很討厭欠別人東西,因為會給別人信用不好的錯覺。
我會認為,只要我有的,借給朋友沒關係,因為只是借,終究是會還的。
但沒還呢?那也沒什麼關係,因為是朋友嘛。
有一陣子老爸老媽一直問我錢到哪裡去了,為什麼平常不花什麼錢的我,幾萬塊會不翼而飛呢?
我想,如果錢一直在自己身上,但我卻不會花,感覺沒什麼用。
如果能幫助朋友暫時度過危機,也是蠻值得的。
但最近一直為了這件事情挨罵。
該說我太天真,還是......
訂閱:
意見 (Atom)